
问:关于"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的议论文的作文
- 答:孔子云“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此之谓君子。可见,正如鱼儿离不开水,人离开了行动,话说得再漂亮也什么都不是。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
1861年3月4日,林肯正式就任于美国第16任总统。白宫一位职员替他写了一个简单的通知给当时的国库秘书,要他在每月1日发给林肯月薪。
林肯认为从3月5日才能全日办公,所以他把那份通知中的“1日”给成了“5日”。当时美国总统的年薪是2.5万元,就这样,这位一丝不苟的总统用行动替美国人民节省了73美元97美分。他用行动履行着责任。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已经买通了所有妨碍他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
他淡淡地说:“告诉人们,他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是的,他的肉体在当时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们打开了思想之们,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他践行为求真理。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并不称赞他。赵奢说:“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一定是赵括自己。”后来,赵括替了廉颇之后,因没实战经验,最终导致赵军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
晏子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常为而不至,常行而不休。”可见,上帝在给了你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你行动,而只有在行动中,生命才能焕发出璀璨夺目的色彩! - 答:狗不以善吠为良,
人不以善言为贤
做的,给你的
问:作文 以朋友为话题 议论文 高一水平
- 答: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未看过你哭泣。一个真正的朋友的双肩曾经让你的泪水湿浸。
一个普通的朋友不知道你父母的姓氏。一个真正的朋友有他们的电话在通讯簿上。
一个普通的朋友会带瓶葡萄酒参加你的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早点来帮你准备,为了帮你打扫而晚点走。
一个普通的朋友讨厌你在他睡了后打来。一个真正的朋友会问为什么现在才打来。
一个普通的朋友找你谈论你的困扰。一个真正的朋友找你解决你的困扰。
一个普通的朋友对你的罗曼史感到好奇。一个真正的朋友可以威胁你说出来。
一个普通的朋友在拜访时,像一个客人一样。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打开冰箱自己拿东西。
一个普通的朋友在吵架后就认为友谊已经结束。一个真正的朋友明白当你们还没打过架就不叫真正的友谊。
一个普通的朋友在你寻求帮助的时候首先问东问西。一个真正的朋友会默默的帮助你然后再询问。
一个普通的朋友期望你永远在他身边陪他。一个真正的朋友期望他能永远陪在你身旁!
问:关于孔子或孟子的一篇议论文
- 答:永远的丰碑——孔子
在遥远的东方,屹立着一位贤者,他就是孔子。他是一位历史的巨人,一位文化的巨人,一位思想的巨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世界2500年。
他是一位好学的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这一句古训感染了其后所有的学者。
自幼他便不耻下问,每事必问。为了丰富知识,他拜了各行各业的人为师,因此而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他推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主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感受“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教导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后人所传颂。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一改过去的教育方式,先后培养出3000多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为后之教育界流传。
他是一位提倡“仁”的政治家。仁者爱人。“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他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相互团结,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当他听说百姓宁愿被虎吃也不愿意被统治者剥削时,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他是一位“贤”的思想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另一项贡献就是整理编订了《尚书》《诗经》《礼仪》《乐经》《周易》,后称五经。他还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成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言论被弟子编进《论语》,千古传诵。他开创了儒家文化,影响了其后封建社会的发展。
他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世界东方。 - 答: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的儒学大师。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即子思,孔子之孙,一般说法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有《孟子》七篇传世,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