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思想的议论文题目

有关孟子思想的议论文题目

问:以孟子论述王道之始的论点 作文的题目
  1. 答:仁政与王道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能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百姓安乐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能”。《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使之成为《孟子》全书的总纲。孟子一生经文纬武,胸藏韬略,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但在急功近利的战国时代,“仁义”治国的主张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孟子积极用世,给后世留下了一幅完美的治国蓝图。他的思想,他的主张,可以作为千古“匡世的真言”。来源: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问:以孟子或孔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 答:孟子:“善政下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可见,对人民的教化远大于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其次,开办学校,他认为:“设为痒序学校以教之。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通过教育让人们能明白尊长有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然而,孟子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民心,成王业。孟子的仁政思想思想在当时并不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它有其局限性和消极性的一面。孟子仁政思想体系是由君到民、由上而下的,其森严的封建等_制度,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造,而孟子对仁政的追求我们也应该给予肯定。孟子提出的仁政学说,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目的是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然而,我们也更应该看到它的进步性,在当时,孟子能够提出民本的思想,已经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回顾今天,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的过程中,仁政又被冠以有现代气息的新的时代意义来源:文教资料
问:以孟子的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 答:“圣人之与民亦类也。”孟子这句话意在表明,圣人和平民又是同类,奴隶主贵族和奴隶当然也是同类。因此,孟子心中的合理社会应该是合于民身之理,保证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民众的重要作用在于“民”。所以孟子的“人性善”观点,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如何施“仁政”。 孟子解释“仁”说:“仁也者,人也。”(《尽心下》)即是说,仁是作为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德行。孟子从性善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其“仁政”、重民思想。“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 他在仁政思想中已经提到民心向背是国家兴亡的决定性因素。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核心政治价值。孟子认为应该行仁政,重民本。在孟子的人性论中最为显著的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孟子所生活的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时代,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在早期思想界,孔子就开始提出“仁”和“智”的观点。他又把仁归结为“爱人”。把智归结为“知人”。他认为做任何事情,研究任何学问,都应当重视“人”的问题。孟子继承了孔子重视人的思想,淡在人性问题上改变了孔子模棱两可的思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人性皆善的论点。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有关孟子思想的议论文题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