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大雅 民劳》

《诗经 大雅 民劳》

问:文言文翻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1. 答:意思:民众也劳累了,差不多可以小小休息啦;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
    出处:春秋左丘明《子产论政宽猛》
    原文节选: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⑨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④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早伏方。’施之以宽也。‘
    译文:孔子说:“好啊!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前睁搜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
    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诗经》中说:‘民众也劳累了,差不多可以小小休息啦;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
    扩展资料: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文赏析:
    全文通过子产授政、大叔用宽以及孔子的评价,阐明了为政应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这一观点既是对郑子产20多年内外交困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先秦儒家历史政治统治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提炼。后来,它成为中国统治者治国的根本手段。
    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善于用通俗朴素的比喻来阐释深刻的道理;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言语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子产、大叔、孔子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篇颇具文学色彩的历慧历史短文。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2. 答: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辩耐此中国,以绥四方
    汔携穗春:接近,差不多。
    中国:中原族世地区,即今陕西中部一带,当时是周的腹心地区。
    绥:安抚。
    民众也劳累了,差不多可以小憩啦;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
问:诗经名句——《诗经·大雅·民劳》
  1. 答: 《诗经·大雅·民劳》原文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诗经·大雅·民劳》译文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行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远近人民都爱护,安我国家保我王空锋。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卜亏迹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为使君王得福气。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型并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掠夺暴行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你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政权遭颠覆。衷心爱戴你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
问:王欲玉女|大雅·民劳
  1. 答:《大雅·民劳》的诗旨,《小序》以为是“召穆公刺厉王”,那这是国人暴动前夕了。厉王最终没听进去召穆公的劝谏,被国人逐走,吾国开始进入有纪年的历史阶段——共伯和摄政的“共和元年”(西元前841)。
    但朱子以为此说无凭,认为:“以今考之,乃同列相戒之词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然其忧时感事之意亦可见矣。”争议大概集中在最后两句:
    郑《笺》要按着《小序》的意思说成是“穆公至忠之言”,所以这么解释:“王乎!我欲令女如玉然,故作是诗,用大羡亩谨谏正女。”这个意思等于是“耐神王,(吾)欲玉女”,不但增字(吾),而且断为两句。假设“王欲玉女”是主谓结构,等于断去原主语(王),而又增一主语(我)成为一个新句。
    朱子的解释就相对自然:“言王欲以女为玉,而宝爱之。故我用王之意,大谏正于女。”所以朱子以为这诗是“同列相戒之词”,大概以为是诸侯或大夫之间的相互劝诫。劝诫的内容无非是亲君子远小人,古代的政治哲学就是以“君子——小人”的二元框架为模型的,《尚书》、《诗经》中已见规模。
    关于“玉女”,《诗三家义集疏》中转引阮元的意见认为当作“畜女”,如此“玉”为动词,“玉女”本身作一主谓结构,比郑玄朱子“欲以女为玉”的解释要更自然。但王先谦并未涉及“王欲玉女”的主语问题,仍袭郑玄旧说。
    《诗经》中“欲”字不多,除了“王欲玉女”,只有“谋欲谮人”、“谋欲谮言”(《小雅·巷伯》),“欲报之德”(《小雅·蓼莪》),“匪棘其欲”(《大雅·文王有声》)三首诗中的四处,都没有断为两句兄基外增一主语的读法。我读《诗经》的功夫很浅,不知道全文中有没有其他例子,可以像郑玄那样断为两句去读,待异日求证,也希望朋友们指正。
    (插图来自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细井徇,细井东阳所绘:《诗经名物图解》)
《诗经 大雅 民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