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对《敬业与乐业》中体现议论手法的句子赏析一下。
- 答:《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的对象是一群职业学校的学生,为的是向他们说明对职业应有“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并说明如何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对于文章中体现议论手法的句子赏析如下:
演讲一开始就引用周围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中心。在论述“有业”时,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在论述“敬业”时,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是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此外,又引用了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在论述“乐业”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问: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论证
- 答:《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于乐业四字是人类生活不二法门。从“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方面论证。《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
原文节选: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这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意在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问:敬业与乐业的分论点,
- 答:在“敬业”中,分为"敬业的作用"和"敬业的必要性";在“乐业”中分“乐业的作用”和“乐业的必要性”。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文学鉴赏:
演讲最后,梁启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不能敬业,就不能乐业,就不能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这篇演讲稿中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工作要有责任心,二是从工作中寻找趣味。
这篇演讲稿论据充分、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 答:1、敬业就是脚踏实地。
2、乐业是一种境界。
3、乐在其中,水到渠成。
中心论点:只有乐业才能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