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C集团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GAC集团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股权激励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并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大量公司广泛使用,至今,西方国家的股权激励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而我国股权激励计划于九十年代刚刚引入国内,由于与国外社会体制和资本市场环境不同,因此,有关激励计划的实施效果也存在些许差异。本文主要站在我国资本市场的环境下,针对案例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带来的效果进行深入剖析。本文选择广汽集团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研究其2014年和2017年实施的两期股权激励计划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2018年国资委发布的文件中提到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员工持股,强化企业内部激励,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广汽集团作为汽车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员工持股、内部激励方面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实施股权激励为了留住公司核心人才,促进企业业绩提升,广汽集团作为技术型企业,需要核心研发人才和资深高级管理层,其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之一也是为了留住公司核心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本文以广汽集团为案例,在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广汽集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动因;然后利用财务指标对两期激励计划实施前后企业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进行分析,以及利用事件研究法对两期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后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并且得出如下几个结论:(1)在财务绩效方面,广汽集团股权激励计划整体上起到了促进作用,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均得到提升;同时,等待期内的摊销成本也未给企业带来很大财务负担;但是第二期激励计划的实施效果没有第一期促进作用明显;(2)在非财务绩效方面,两期激励计划均促进了集团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以及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3)在市场反应方面,第一期激励计划在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上的反应均是正面的、积极的,而第二期激励计带来的是相对负面和消极的影响。在文章最后指出了广汽集团股权激励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尤其第二期激励计划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发现的不足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建议。最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汽车行业中其他企业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本信息

题目广汽集团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
文献类型硕士论文
作者吴婷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导师骆公志
文献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发表年份2020
学科分类工程科技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分类汽车工业,工业经济,工业经济,企业经济,会计
分类号F426.471;F272.92;F406.7
关键词广汽集团,股权激励,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市场反应
总页数:71
文件大小:950K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关于股权激励实施动因的文献综述
    1.3.2 关于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研究
    1.3.3 关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1.3.4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股权激励的理论概述
  2.1 股权激励的概念和特点
    2.1.1 股权激励概念
    2.1.2 股权激励特点
  2.2 股权激励的模式
    2.2.1 限制性股票
    2.2.2 股票期权
    2.2.3 虚拟股票
    2.2.4 员工持股
  2.3 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
    2.3.1 降低代理成本,促使利益协同化
    2.3.2 避免短视行为,促进企业有效发展
    2.3.3 吸引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
  2.4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人力资本理论
    2.4.3 激励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汽集团股权激励案例介绍
  3.1 广汽集团简介
  3.2 广汽集团股权激励实施动因
    3.2.1 外部因素影响
    3.2.2 内部因素影响
  3.3 广汽集团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3.3.1 授予对象、授予日及行权价格
    3.3.2 股票来源
    3.3.3 相关时间安排
    3.3.4 行权安排
    3.3.5 管理方式
  3.4 广汽集团股权激励实施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汽集团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4.1 基于企业传统指标的绩效分析
    4.1.1 财务绩效分析
    4.1.2 非财务绩效分析
  4.2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后市场反应分析
    4.2.1 短期市场反应分析
    4.2.2 长期市场反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汽集团股权激励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股权激励计划存在的问题
    5.1.1 业绩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
    5.1.2 激励模式的选择具有单一性
    5.1.3 方案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5.2 股权激励计划优化建议
    5.2.1 完善股权激励方案的考核条件
    5.2.2 采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激励方案
    5.2.3 加强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监督机制的建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1] 股权激励与股权架构设计的探讨[J]. 当代会计 2020(21)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期间盈余管理实证分析[J]. 时代金融 2020(35)
[3]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及影响[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09)
[4] 股权激励在企业中的作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05)
[5] 股权众筹的现实基础及监管路径构想[J]. 特区经济 2021(02)
[6] 我国股权众筹平台市场准入的制度构建[J]. 新金融 2021(02)
[7] 国有传媒企业的股权激励研究[J]. 新闻爱好者 2021(01)
[8] 股权激励计划对境内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分析[J]. 当代石油石化 2019(12)
[9] 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2)
[10] 民族自治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特征及其效果研究[J]. 会计师 2019(23)
[11] 双层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以H公司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38)
[12] 我国股权众筹风险问题[J]. 区域治理 2019(39)
[13] 股权合作制:用未来激励现在[J]. 人力资源 2020(01)
[14] 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1)
[15] 股权激励效应研究述评及展望[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16] 思创医惠:股权激励带来新动力[J]. 股市动态分析 2019(50)
[17] 美英农业股权众筹发展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展望 2020(01)
[18] 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研究[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19] 股权激励的法律适用与实施[J]. 法制与社会 2020(06)
[20] 巧选股权激励持股平台[J]. 中国外汇 2019(24)
[21] 美国公司双重股权结构:溯源、争议及借鉴[J]. 财务研究 2019(05)
[2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 营销界 2019(48)
[23] M集团股权激励问题探讨[J]. 河北企业 2020(03)
[24] 股权激励、市场关注与市场预期实现[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25] 高管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业绩[J]. 财会通讯 2020(03)
[2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 财经界 2020(05)
[27] 加强股权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28] 《证券法》2019年修订背景下股权代持的区分认定[J]. 法学评论 2020(03)
[29]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比较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20(05)
[30] 股权激励、市值管理与企业现金持有[J]. 财会通讯 2020(07)

相似文献

[1]歌尔股份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与改进[D]. 冯园琳.东北石油大学2020
[2]股权激励对投资效率的影响[D]. 杨长钰.华东交通大学2020
[3]A公司股权激励的财务效应研究[D]. 刘沁怡.长沙理工大学2018
[4]美的集团股权激励的财务绩效研究[D]. 严科.长沙理工大学2018
[5]股权激励影响市值管理的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 徐琪.华东师范大学2020
[6]富安娜持续性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D]. 王芳.西北师范大学2020
[7]青岛海尔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D]. 赵文芳.兰州交通大学2020
[8]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马小云.青岛科技大学2020
[9]中威电子高管股权激励中的盈余管理研究[D]. 刘安琪.武汉纺织大学2020
[10]捷顺科技连续股权激励的绩效研究[D]. 杭慧.西北师范大学2020
GAC集团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