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逻辑更为严密。二是将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联系起来,都作为弥补市场调节局限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调整也要有所侧重,本课时着重教学“规范市场秩序”这一内容,“加强宏观调控”只是提一下,放在下一课时重点学习。二、促进意义建构,内化教材内容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已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积累了不少或直接或间接的知识经验。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往往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推理和判断能力,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对新知的某种理解,建构意义。 因此,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当然,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目标之间找到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恰当的情境探究活动促成这种相互作用的发生。 设置情境探究活动应做到:首先,传统家庭结构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家庭户规模从 1982的4.57人/户下降到2003年的3.60人/户;另一方面,虽然20世纪90年代之后三代直系家庭有一定幅度增长,但家庭结构的简化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家庭结构简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不同代际间的生活照料关系削弱,家庭养老资源趋于萎缩,这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削弱。同时,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家庭的经济基础也在悄然的发生改变,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
父权制逐渐衰落,家庭的个体化趋势日见加强,家庭和宗族的联系大大减弱,家庭伦理重心转移,老年人传统权威丧失,年轻人赡养意识淡化。作为传统家庭下自然选择的家庭养老方式,在传统家庭式微,现代家庭结构侵入、接替的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家庭养老给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变得越来越困难,养老问题日渐突出,由此,家庭的养老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总趋势似乎是家庭在养老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消解,家庭养老支持力弱化、养老资源减少。在父权制衰落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家庭代际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家庭养老问题。例如,有研究尖锐指出,目前城乡家庭存在 “尊老不足,爱幼有余” 的社会问题。有学者通过对华北部分的实地研究后指出,代际间的权力关系发生向下一代和部分向女性的转移,
但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社会舆论明显减弱,老人已经日益退到家庭生活的边缘甚至外面。另有研究在分析过资源在家庭成员之间分配比例以后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代子女,而非自己的父母。同时,老年人又面临照料资源不足,子女不在身边的问题。这就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机。他们无法享受儿孙绕膝的欢愉,甚至面临无人赡养的危机。而老年人无论在生活支持还是精神支持方面都缺乏足够的资源。一要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用现实生活呈现问题、把理论观点融入鲜活的社会生活题材之中的思路设置有意义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要。二要考虑问题设置的思考价值,使其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能引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问题的设置还应具有梯度性、启发性,能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循阶而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这样的情境探究活动,能让师生围绕情境共同探索,相互交流、质疑,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意义, 达成内化教材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优点及弊端”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设置如下问题情境。 材料一:家庭养老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是指养老的一种方式,包括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顾和情感上的交流3个方面。在养老的3项内容中,收入保障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其他两个方面的经济基础。中国传统家庭类型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主干家庭为辅,这样有利于老年人的赡养,因此,家庭养老是中国历史长期遗留下的产物。费孝通曾经用“反馈模式”来概括中国的养老模式,即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义务,而子女长大成人后也必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是中国社会传统的孝道。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熟知和实践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应运而生。
而在这一养老模式的背后,则有一套完整的社会制度、组织运行机制和社会文化的强大支持。家庭养老是宗族制度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传统社会中宗法家庭与宗法政治所具有的同一性,家庭养老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和运行逻辑也因与国家体制相联通而成为整个社会所公认的规范,可以说,传统社会的宗法制度、孝道文化、家庭模式等为家庭养老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基础和社会支持。家庭养老适应了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和伦理道德要求,成为人们伦理道德观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社会家庭结构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与之紧密相连的家庭养老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改革开放后资源配置加速了社会流动,人们交往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现代性价值体系受到冲击,都使传统的赡养规范和孝亲观念发生着变化,致使老人的赡养呈现为问题化的趋势。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中国家庭养老发生的这些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