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为了辅助学习者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材内容应在语言项目、技巧和交际策略等方面去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同时教材应能帮助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而这一代教材通过提供真实的语料,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发展交际技巧和策略。这些教材还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所设计的各种练习和活动促进了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并帮助他们了解语言的工作机制。1985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颁布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学改革引起重视、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逐年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大批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也依旧存在。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大学生入学英语基础相差较大。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高校的扩招使大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高校。很多学生的语言知识还不系统,甚至连语法和语音还没有过关。
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外语教学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语言技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听、说两方面的技能急需提高。旧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度强调阅读,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来教,而不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
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从而造成了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形,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和应用提高两个阶段。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应用提高阶段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两部分。
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完成从学习阶段向使用阶段的过渡, 并明确规定专业英语是必修课程。我国高校在英语课程的设置上,一般仅限于基础阶段。应用提高阶段的高级英语、专业英语基本上是空白。这就是说,从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按照《大纲》要求,保证英语学习4年不断线。
而基础阶段的课程只设一门精读课和一门听力课,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围绕精读课进行的。由于是“精读课”,不少教师唯恐学生不懂,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机会实践,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手段上,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备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由于缺少对教师使用教学技术的培训,使许多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电化教学、投影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仍然是一本书、一根粉笔,一个黑板。这样,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单调无味,缺乏学习的兴趣。时代的发展,己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英语教师也学习了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的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语法一翻译的教学法对课堂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这种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传统授语言知识,深入讲解单词、句子,仔细分析语法结构,然后逐句翻译课文的方法。
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缺少学生的参与。其结果是,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听得厌倦无奈,大学英语成了研究语言课。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1994年7月,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英语外语教学研讨会,
在大庆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当年12月,又在桂林组织召开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座谈会。两次会议,肯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本科用)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颁布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总结了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到2000年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的奋斗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改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那时起,原国家教委高教司采取了一系列深化大学英语教改的措施。
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于1996年5月成立了《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项目组成立后,着手开展了多层次的社会需求调查、学生英语水平和词汇量调查。在立足于二十一世纪人才规格的培养上,确立了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
1996年12月,新一届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作为了首要任务。二十一世纪的来临标志着人类跨入了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崭新时代。网络逐渐普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日益加剧。随着加入 WTO,中国与其他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也就自然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给中国现行的外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成为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虽成绩显着,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效果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深入的实际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
还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态势的需要。为了满足入世后社会各界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较高要求,为了跟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3月,教育部部长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方案和基本思路。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事关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最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老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